【热点聚焦】
近日的两则新闻对比着看颇有意味。前一则新闻是浙江杭州现山寨版巴黎,后一则新闻是教授呼吁保护鼓浪屿老建筑。放在一起可以这样解读:这边,粗劣仿造外国的山寨建筑铺天盖地,让人们“一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另一边,属于自己的历史遗产老别墅,却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诗意尽失。两件方向相反的事同时成为新闻,细细思量,还真是意味深长。
【热点透析】
前一则报道举了浙江的例子,说位于杭州郊区的“广厦天都城”,看起来颇像巴黎,内有“香榭丽舍大道”,还有“埃菲尔铁塔”.但它建成7年后,小区的首层商店仍有许多空置着,给人衰落、冷清的感觉。媒体引用专家的话说,开发商其实并不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以为复制知名地标和城市风景就会吸引人们购买。
平心而论,世界建筑史上,关于行业的借鉴一直存在,不足为奇,但借鉴与“山寨”有本质区别,“山寨”的特点是粗劣的仿制,无任何创新,同时品质下降。笔者并不反对“再造巴黎”或“再造英伦”,但是这种“再造”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即硬件的真正品质和软件的文化融合。假如光是外表的相似而内里的细节经不起推敲,或者填充文化内容的时候杂乱无章,其所呈现的不伦不类之怪相,比之本土建筑更显失败,因为巨大的反差更难让人产生和谐感。
说到和谐感与舒服感,就不得不提到一些海边城市的老别墅,在上海、哈尔滨、青岛、厦门等地,蛰伏着众多旧时建造的老别墅,它基本是由当时的老外一手操持,从设计到施工,完全原汁原味。用开放的眼光看,无论是否关乎殖民背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它们为一座城市增添了强烈的历史感,提升了文化含金量。但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这些文化遗产常常被鼠目寸光者糟蹋得不堪入目,所以才会有一位上海教授在媒体上发出慨叹:“再走鼓浪屿,满眼不伦不类的家庭旅馆,直接坏了老别墅的风华。”在这位教授的眼里,世界各地都有老别墅,而鼓浪屿的老别墅,却有别于任何一个地方,有着独一无二的人文神韵。是什么神韵呢?是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神韵,是“非此不可”的独特意蕴。可惜,好东西不着力保护,却将精力财力忙于“山寨建筑”了。
好在有关领导脑子清醒,如厦门市领导就趁“教授发难”之际,表示要通过综合整治把鼓浪屿的美展现出来,力度要更大,成效要更明显,要建立起长效机制,让居民和游客满意。但笔者认为,光靠领导清醒是不够的,建筑遍布于民间,只有全民形成“保护建筑文化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之根”这一共识,才会自觉配合整治。说到底,无论是保护有文化价值的老建筑,还是避免失败的山寨建筑,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共识问题。假如我们能够做到该保护的保护,该借鉴的借鉴,该原创的原创,那么,我们就不会被简单地诟病为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