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5-21
目的要求 : 一、掌握心脏骤停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基本生命支持方法。 二、熟悉药物治疗和电除颤。 三、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病理生理特征。 教学时数 : 讲课 2 学时, 见习 3 学时。 教学内容 : 定义: 病因: 一、心源性心脏骤停 二、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病理生理 : 1. 心室颤动 2. 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 无脉搏性电活动 临床表现 : 分四个时期--前驱期、终末事件开始、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1. 心音消失。 2. 脉搏摸不到, 血压测不出。 3. 意识突然丧失, 或在一短阵抽搐之后出现意识丧失。 4. 呼吸断续, 以后呼吸停止。 5. 昏迷。 6.瞳孔散大。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但在实际工作中切勿要求上述症状全备才确立诊断。 治疗: 基本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药物、电除颤、紧急起博 成败的关键是争取时间 心脏骤停的复苏处理分为三期 第一期:人工循环的建立 第二期: 使用药物 ( 不用三肾 ) 或电技术,恢复自动心搏。 第三期: 心搏恢复后的处理。 复苏后生命支持 预防 : 教学方法 : 结合自制 CAI课件进行课堂讲授,通过见习课病例掌握心电图, 了解除颤起搏器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