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5-21
一、病因 由于小儿喉腔狭小、粘膜血管丰富等解剖特点,因此在病毒或细菌感染时较易充血、水肿而出现喉梗阻。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症状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和三凹症。重者迅速出现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间接喉镜检查可见喉部及声带充血、水肿。 临床上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轻重,将喉梗阻分为4度: I度:安静时无症状,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 Ⅱ度:安静时有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增快(120—140次/分); Ⅲ度:除上述喉梗阻症状外,患儿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发绀,双眼圆瞪,惊恐状,头部出汗,肺部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心音低钝,心率快(140—160次/分); Ⅳ度:患儿呈衰竭状态 三、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控制感染 3.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每次2-5mg,连用2-3天;常用泼尼松口服。 4.对症治疗 对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异丙嗪。 5.气管切开 有严重缺氧征象或有Ⅲ度喉梗阻者及时行气管切开。 四、护理措施 1. 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及时吸氧,用1%一3%的麻黄碱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超声雾化吸人,以迅速消除喉头水肿,恢复呼吸道通畅。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以免因吸气性呼吸困难而窒息致死。 2. 维持正常体温,促进舒适。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 (2)补充足量的水分和营养,喂饭、喝水时避免患儿发生呛咳。 (3)尽可能将所需要的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一般情况下不用镇静剂,以免使喉头肌松弛,加重呼吸困难。 3.健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