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cholera)
1.典型临床表现:
1)起病急、剧烈腹泻、呕吐、脱水、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2)轻重不一,轻症多见,带菌者较多,重症及典型患者病死率极高。
2.流行病学
(1) 霍乱的发源地:1)古典生物型:印度恒河三角洲;2)埃尔托生物型: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
(2)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
1)轻型及带菌者为更重要的传染源。
2)病人在病期中可连续排菌5~14d,中、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是重要的传染源
3)带菌者包括潜伏期、恢复期、慢性带菌及健康带菌者。
(3) 传播途径
1)胃肠道传染病
2)经水传播:最主要,常引起爆发流行
3)经食物传播
4)日常生活接触
5)苍蝇传播
(4) 易感人群
1)人群普遍易感。
2)隐性感染多,而显性感染较少。
3)病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产生抗菌抗体和抗毒素抗体, 维持时间短,可再次感染
4)近年来流动人口在某些地区是主要发病人群。
(5) 流行特征
1)季节性:夏秋季为主,7~9月高峰期
2)地区性:沿江沿海地区发病较多
3)流行形式:
①暴发型与慢性迁延散发型两种形式并存
②扩散 ③近程传播(经水)与远程传播(经交通工具)
3.临床表现: ①潜伏期:l~3d (数小时~7d);②大多急起,少数有前驱症状
(1)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
病程分三期
1)泻吐期:(数小时或1-2天)①腹泻: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黄色水样、米泔样水便或洗肉水样血便,无粪臭;大便量多次频。②呕吐:先泻后吐,喷射状,次数不多,少有恶心;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继之为水样或米泔水样。③无发热④O139血清型霍乱:发热、腹痛常见,并发菌血症
2)脱水虚脱期 :①脱水:轻度:皮肤粘膜干燥,皮弹稍差,失水1000ml;中度:皮弹差,尿量减少,失水3000-3500ml;重度:皮肤干皱,极度无力,血压下降,神志改变,失水4000ml
②烦躁,声嘶,口渴 眼窝深陷,两颊深凹。③舟状腹、“洗衣工手”、皮肤干皱、湿冷无弹性。④循环衰竭、血压下降。⑤意识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增快,意识障碍;肌肉痉挛:低钠引起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低血钾: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律失常
3)恢复及反应期:①症状逐渐消失;②反应性低热:循环改善后肠毒素吸收增加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