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4-5
细菌性痢疾 1.流行病学 (1)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及带菌者 (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3)特点:学龄前、青壮年为主;夏、秋季发病。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 2.临床表现 急性菌痢:普通型、轻型、中毒型 (1)普通型(典型):典型中毒症状+典型胃肠道症状; 1)中毒症状: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乏力、纳差; 2)胃肠道症状:阵发性腹痛(绞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排便每天十数次至数十次,量少,粘液脓血便。 3)体查: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4)1-2周左右痊愈。 (2)轻型:轻肠道症状;无中毒表现。自限或转为慢性。 (3)中毒型:2-7岁儿童多见;急骤高热;严重毒血症,胃肠道症状缺如。 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 2)脑型(呼吸衰竭): 2) 混合型: 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M; (1)慢性迁延型: 最多见。 (2)急性发作型: 进食生冷食物、劳累、受凉诱发。 (3)慢性隐匿型:1年内急性菌痢史、持续便培养(+)、肠镜(+) 3. 主要护理措施: (1) 隔离治疗病人:至便培养2次阴性; 托幼、餐饮业者培养3次阴性;带菌者调离托幼、餐饮业。 (2)加强营养和支持,促进康复:1)高热量、高维生素,纤维素含量少、易消化饮食;清淡、半流、软食为主。2)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提供清洁舒适的进餐环境,鼓励病人进食。3)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4)每周测体重1次。5)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 (3)加强对症护理: 1)高热:①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②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③体温>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等。④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并注意用药后反应,观察面色、脉搏、注意有无虚脱。 2)腹泻:①评估腹泻程度、记录每天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和量。②嘱病人多饮水及含钾、钠高的果汁及饮料。遵医嘱补充液体及热量。③每次便后进行肛周皮肤护理:便后用温水洗抹,必要进涂植物油,并嘱病人便纸要清洁、柔软。 3)腹痛 :①观察腹痛的性质、程度、伴随症状、持续时间等。②腹部热敷以解痉;遵医嘱使用解痉止痛药。 (4)生活护理 (5)配合预防和护理休克病人: ①病人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吸氧。保暖。 ②监测病情: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记录24小时出入量等。③ 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及尿量调节补液量及补液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