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考点:脑膜刺激征
|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4-4
四、真菌感染 (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eococcus meningitis) 本症常是隐球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在脑内形成灰色肉芽肿结节,造成弥漫性脑膜炎。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主,伴有精神异常和脑膜刺激征,亦可伴有失语、偏瘫、共济失调等局灶性症状。可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等。病程进展缓慢,类似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示:压力升高,外观正常,蛋白增高,细胞数从正常到0.3~0.5×109/L不等,主要的淋巴细胞。糖明显不降可到零,氯化物减低,能查到高浓度的乙醇。用滤膜法检查脑脊液,用MGG染色镜检,隐球菌检出阳性率达84~100%。 (二)白色念球菌性脑膜炎及奴卡氏菌性脑膜炎(candida albicans meningitis and nocardial meningitis)这两种脑膜炎均由相应的真菌引起。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改变均相似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亦均具有脑膜刺激症状。鉴别主要依赖于脑脊液真菌培养。 (三)放线菌性脑膜脑炎(actinomy cotic meningocepholitis)在全身放线菌病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发生。可造成化脓发表离膜炎、脑脓肿,引起明显的头痛及脑膜刺激症状。这些症状可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逐渐加重。最后呈木僵或昏迷状态。脑脊液压力可增高。白细胞增多达几百甚至上千个,70%~80%为中性白细胞。脑脊液中发现真菌可确诊。 (四)曲菌病性脑膜炎(aspergillus meningitis)本症在曲菌病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发生。曲菌病是由曲菌属中的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炎症性肉芽肿损害,可致皮肤、眼、支气管、肺、骨多处损害,在侵犯脑及脑膜时,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脑实质及蛛网下腔出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和结脑、脑脓肿、脑瘤症关相似。可以出现脑膜刺激征了性及巴彬斯基氏征阳性,还可有脑局灶性颅神经损害征。脑脊液压力增高,无色透明,细胞数增多达0.1~0.5×109/L个左右,中性白细胞为主,蛋白定量增加。脑脊液中查到园形小孢子及分节的菌丝可确诊。 五、脑部寄生虫病 (一)脑型疟疾(cerebral malaria)在恶性疟疾中的发生率约为20%左右、儿童与新进入流行区的非疟区人群易感。谵妄与昏迷为主要的脑部症状。患者起病时有剧烈的头痛、抽搐、呃逆等。少数患者可有烦躁不安、躁狂等精神症状。脑膜刺激症状、瘫痪、失语、锥体束征阳性较为多见。多数患者伴高热或体温过低。脑脊液压力可升高,但细胞数及生化成分多无异常。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多数减少,涂片易找到疟原虫。 (二)脑型血吸虫病(cerebral bilharziaisis)本病在日本血吸虫感染侵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出现。有疫水接触史,潜伏期多在感染后六个月左右。主要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脑炎症:昏睡或昏迷、定向力障碍、大小便失禁、瘫痪、痉挛、锥体束征及脑膜刺激症状。此外,还有发热及嗜酸性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有些患者可有听幻觉、牵连观念、妄想、自知力与判断力缺乏等精神症状。因此,凡具有急性脑炎症状或急性精神症状的患者,如合并早期血吸虫病感染,经锑剂治愈者即可确定诊断。CT扫披荆斩棘及MRI用于确定病变的定位,并观察及动态变化。血吸虫检查包括粪便沉淀、孵化及血清环卵沉淀反应、冻干血球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乙二醇沉淀试验、单克隆抗试验和抗体原皮内试验。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鉴别其它原因的脊髓炎。 (三)肺吸虫脑病(cerebral paragonimiasis)脑膜炎型多见于病程早期。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发热、意识障碍、颅压增高以及脑膜刺激症状。患者有疫区生活史,游走性皮下包块或肺部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有大量嗜酸性细胞,蛋白也可增加。血和脑脊液免疫试验阳性。抗肺吸虫试验治疗有显效。 (四)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asis)临床症状因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而各异。可发生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运动及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等。囊尾蚴寄生于脑底部时,可引起慢性脑膜炎的变化,皮下及肌肉内可有囊尾蚴结节,脑脊液压力,细胞数、糖及蛋白可增高,嗜酸粒细胞增加,血或脑脊液免疫学检查(IHA、ELISA等)可获阳性结果,CT、MRI可有脑囊虫图象改变。 (五)丝虫病(filariasis)脑部受侵犯可出现脑梗塞、脑膜脑炎综合征、并有脑膜刺激症状。病人有疫区居住史和全身性丝虫病临床表现,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抗原皮内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有助诊断。皮肤、血液、脑脊液中可检出成虫或微丝蚴。[本文共有 4 页,当前是第 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