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起病急缓不一。发病急者可以是突然高热、明显出血或全身衰竭或骨关节疼痛为早期症状。发病缓者常为面色苍白、疲乏或轻度出血。急性白血病四大症候群:
1.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随病程发展进行性加重。贫血主要原因是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此外,也与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溶血及失血有关。
2.出血 约40%的白血病病人以出血为早期表现。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病人月经过多、子宫出血常见。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严重时发生颅内出血,消化道或呼吸道的大出血。出血主要原因为血小板减少,但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和感染毒素对血管的损伤等也可引起出血。
3.发热 半数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定,伴有畏寒、出汗。白血病本身可以发热,但发热过高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熟粒细胞减少,其次是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感染常发生的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最常见,可发生溃疡或坏死,也可有肺炎、肠炎、肾盂肾炎、肛周炎、肛周脓肿,严重可致败血症或菌血症。
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如肺炎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等。病人免疫功能缺陷也可引起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等。
4.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1)骨和关节:骨痛和四肢关节疼痛为白血病细胞浸润常见症状,胸骨下端局部压痛较为常见,提示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殖,以儿童多见。
(2)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系白血病细胞浸润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颈强直,严重者甚至抽搐、昏迷,病人脑脊液压力增高。CNS-L可发生在疾病的各个时期,但多发生在缓解期长期生存的病例,以急淋白血病最多见,儿童尤甚。由于化学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有效地被杀灭,因而引起CNS-L。近年来,化疗使白血病缓解率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3)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浸润多发生在肝脾,以急淋白血病为多见,表现为轻度到中度的肝脾大,表面光滑,偶伴轻度触痛。淋巴结轻到中度肿大,无压痛,尤以急淋白血病多见。
(4)皮肤及黏膜浸润: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出现皮肤粒细胞肉瘤、弥漫性斑丘疹、皮下结节、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等,多见于急单和急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5)其他部位:
(二)辅助检查
1.血象 少数病人白细胞计数在正常水平或减少,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超过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分类检查约30%~90%以原始和(或)早幼细胞为主;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病人血涂片检查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红细胞; 1/2病人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常极度减少。
2.骨髓象 骨髓检查是确诊白血病及其类型的重要依据。骨髓显示有核细胞显着增生,多为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主要为白血病性原始细胞,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3.免疫学检查 主要用于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的区别,以及T细胞与B细胞白血病的区别。单克隆抗体还可将急淋白血病分为若干亚型。
4.细胞化学染色 常用有过氧化物酶染色、苏丹黑脂质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糖原染色等方法。协助区分常见白血病(急淋、急粒及急单白血病)的原始细胞形态。
5.其他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