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
卫生资格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内科/外科/妇产科 | 药士/师|主管药师 |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 >> 卫生资格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站内搜索:

初级护师考点:骨科病人的护理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4-15
    骨科病人的护理
    1.骨折的分期:血肿机化演进期(伤后6-8小时至伤后2-3周左右)→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骨痂改造塑形期(8-12周)。
    2.骨折的临床表现
    (1)全身:①休克;②发热:一般不超过38℃,如超过39℃应注意感染的发生;③疼痛;
    (2)局部:①一般表现: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瘀斑;功能障碍;②特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假关节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
    (3)并发症
    ①早期:休克;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尺神经-爪形手;正中神经-猿手;桡神经-垂腕);脊髓损伤;内脏损伤;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②晚期:关节僵硬(最常见);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缺血性肌痉挛;压疮;坠积性肺炎。
    3.骨筋膜室综合征
    (1)原因:骨筋膜室内容积骤降;骨筋膜室内容物骤增;
    (2)临床表现:患侧肢体持续性剧痛且进行性加重,是最早期症状;远侧搏动和cap充盈时间正常,患肢麻木、手指或足趾呈屈曲状,肌力减退,被动牵伸可引起剧痛,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体位,切忌抬高患肢;病情观察,颜色、温度、cap充盈时间、重视病人主述;止痛,完善术前准备。
    5.骨折线部位的分类: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血运良好,较易愈合)。
    6.骨折的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7.截瘫指数
    “0” 表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1” 代表功能部分丧失
    “2” 代表功能完全丧失
    ①不完全截瘫:截瘫指数1~5;②完全截瘫:截瘫指数6
    8.脊髓损伤的护理措施: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防止呼吸骤停;维持正常的体温;尿潴留的护理;预防便秘;心理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减少废用综合症发生的护理。
    9.颈椎病的分型及其临床表现
    1)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压头试验阳性:出现颈痛并向患侧手臂放射;上肢沉重感,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2)脊髓型颈椎病:精细活动失调,四肢瘫,步态不稳如踩棉花;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症状
    4)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过性脑或脊髓缺血的表现:眩晕、头痛、视觉障碍,血供恢复后症状缓解。
    10.腰椎间盘突出症
    (1)分型:膨隆型、突出型(最常见)、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2)临床表现
    [症状]
    1)腰痛:最常见、最早;
    2)坐骨神经痛:见于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  典型疼痛: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再向下肢、足背或足外侧放射,可伴有麻木感;
    3)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
    [体征]
    1)脊柱变形和活动受限:腰椎前屈时受限最明显
    2)压痛、叩痛: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深压痛,伴有向下肢的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表现:主要为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及腱反射改变
    11.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神经源性马尾间歇性跛行
    12.骨科牵引的分类和护理
    (1)皮牵引(间接牵引):特点①适用于小儿及年老体弱骨折者。皮损或有炎症时禁用;② 牵引重量不超过5kg(体重的1/10);③牵引时间为2-4周;④操作简便,不需入骨组织,无创性;⑤可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全髋关节置换时病人外展中立30°体位。缺点:容易导致压疮。
    (2)骨牵引(直接牵引):进针部位有尺骨鹰嘴、股骨髁上、胫骨结节、跟骨、颅骨。特点:①力量较大,持续时间长(8-12周),可以有效调节;②下肢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和部位从大到小选择,一般为体重的1/7-1/10;
    (3)兜带牵引:①枕颌带牵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用海绵垫垫住,重量不超过5kg;②骨盆牵引病人床尾抬高20-25cm,重量不超过10kg,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③骨盆悬吊牵引常用于骨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13.石膏固定的特征:固定确实;沉重、透气性及X线透光性差;易导致关节僵硬;完全干固要24~72h。石膏绷带经温水浸泡后,包在需要固定的肢体上,5~10分钟即可硬结成型。
    14.石膏的护理
    (1)干固前:①加快干固:石膏从硬固到完全干固需24~72小时,可适当提高室温或用灯泡烤箱、红外线照射烘干;②搬运:用手掌平托石膏固定的肢体;③体位: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术后8小时内病人勿翻身,8~10小时后协助翻身;④保暖: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2)干固后:①病情观察:观察皮肤色泽、温度、末端血液循环(注意评估“5p”征:疼痛、苍白、感觉异常、麻痹及脉搏消失)、石膏外形、有无感染迹象、石膏综合征(持续恶心,反复呕吐,腹胀及腹痛);②出血或渗出注意判断是陈旧性还是进行性;③石膏清洁;④石膏切开及更换;⑤预防并发症:重点预防压疮、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和石膏综合征;⑥功能锻炼;⑦石膏拆除:拆石膏前需向病人解释。

卫生资格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卫生资格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