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会金融
经济师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初级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会金融 >> 经济师 >> 复习指导
站内搜索:

2013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1章
作者:城市网 来源:考试吧 更新日期:2013-3-5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但不包括劳动对象(因其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类型

  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3.两对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社会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①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③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第二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经济师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经济师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