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
卫生资格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内科/外科/妇产科 | 药士/师|主管药师 |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 >> 卫生资格 >> 内科/外科/妇产科
站内搜索:

内科主治医师考点:二尖瓣疾病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3-30
     (二)体征
    1.慢性
    (1)心尖搏动:呈高动力型,左心室增大时向左下移位。
    (2)心音:风心病时瓣叶缩短,导致重度关闭不全时,第一心音减弱。 二尖瓣脱垂和冠心病时第一心音多正常。由于左心室射血时间缩短,A2提前,第二心音分裂增宽。严重反流时心尖区可闻及第三心音。二尖瓣脱垂时可有收缩中期喀喇音。
    (3)心脏杂音:瓣叶挛缩所致者(如风心病),有自第一心音后立即开始、与第二心音同时终止的全收缩期吹风样高调一贯型杂音,在心尖区最响。杂音可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导。后叶异常时,如后叶脱垂、后内乳头肌功能异常、后叶腱索断裂,杂音则向胸骨左缘和心底部传导。在典型的二尖瓣脱垂为随喀喇音之后的收缩晚期杂音。冠心病乳头肌功能失常时可有收缩早期、中期、晚期或全收缩期杂音。腱索断裂时杂音可似海鸥鸣或乐音性。反流严重时,心尖区可闻及紧随第三心音后的短促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急性
    心尖搏动为高动力型。第二心音肺动脉瓣成分亢进。非扩张的左心房强有力收缩所致心尖区第四心音常可闻及。由于收缩末左室房压差减少,心尖区反流性杂音于第二心音前终止,而非全收缩期杂音,低调,呈递减型,不如慢性者响。严重反流也可出现心尖区第三心音和短促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X线检查
    急性者心影正常或左心房轻度增大伴明显肺淤血,甚至肺水肿征。慢性重度反流常见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室衰竭时可见肺淤血和间质性肺水肿征。二尖瓣环钙化为致密而粗的C形阴影,在左侧位或右前斜位可见。
    (二)心电图
    急性者心电图正常,窦性心动过速常见。慢性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为左心房增大,部分有左心室肥厚和非特异性ST-T改变,少数有右心室肥厚征,心房颤动常见。
    (三)超声心动图
    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不能确定二尖瓣关闭不全。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于二尖瓣心房侧和左心房内探及收缩期反流束,诊断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敏感性几乎达100%(彩图3-8-5),且可半定量反流程度。后者测定的左心房内最大反流束面积,<4cm2为轻度、4~8cm2为中度以及>8cm2为重度反流。二维超声可显示二尖瓣装置的形态特征,如瓣叶和瓣下结构增厚、融合、缩短和钙化、瓣叶冗长脱垂、连枷样瓣叶、瓣环扩大或钙化、赘生物、左室扩大和室壁矛盾运动等,有助于明确病因(图3-8-6)。超声心动图还可提供心腔大小、心功能和合并其他瓣膜损害的资料。
    (四)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可测定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容量和静息、运动时射血分数,以判断左心室收缩功能。通过左心室与右心室心搏量之比值评估反流程度,该比值>2.5提示严重反流。
    (五)左心室造影 经注射造影剂行左心室造影,观察收缩期造影剂反流入左心房的量,为半定量反流程度的“金标准”。
    【诊断和鉴别诊断】 急性者,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X线心影不大而肺淤血明显和有病因可寻者,如二尖瓣脱垂、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创伤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诊断不难。慢性者,心尖区有典型杂音伴左心房室增大,诊断可以成立,确诊有赖超声心动图。由于心尖区杂音可向胸骨左缘传导,应注意与以下情况鉴别:
    (一)三尖瓣关闭不全 为全收缩期杂音,在胸骨左缘第4、5肋间最清楚,右心室显着扩大时可传导至心尖区,但不向左腋下传导。杂音在吸气时增强,常伴颈静脉收缩期搏动和肝收缩期搏动。
    (二)室间隔缺损 为全收缩期杂音,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最清楚,不向腋下传导,常伴胸骨旁收缩期震颤。
    (三)胸骨左缘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血流通过左或右心室流出道时产生。多见于左或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如主、肺动脉瓣狭窄)。杂音自收缩中期开始,于第二心音前终止,呈吹风样和递增递减型。主动脉瓣狭窄的杂音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肺动脉瓣狭窄的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的杂音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以上情况均有赖超声心动图确诊。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卫生资格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卫生资格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