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 一般为(10~20)×109/L之间,如感染严重则计数偏高,并出现明显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严重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2)血、尿淀粉酶测定: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正常值:血清:8~64温氏(winslow,)单位,或40~180苏氏(Somogyi)单位;尿:4~32温氏单位。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为500~3000Somogyi氏单位,并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
淀粉酶值在严重坏死型者,因腺泡严重破坏,淀粉酶生成很少,故其值并无增高表现。如淀粉酶值降后复升,提示病情有反复,如持续增高可能有并发症发生。有时腹膜炎,胆道疾病,溃疡穿孔、绞窄性肠梗阻、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袢梗阻等,淀粉酶值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一般多低于500苏氏单位。因此,当测定值>256温氏单位或>500苏氏单位,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才有意义。
(3)血清脂肪酶测定:正常值0.2~1.5mg%,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5~10天超过1Cherry-Crandall单位或Comfort法1.5单位有诊断价值。因其下降迟,对较晚就诊者测定其值有助诊断。
(4)血清钙测定:正常值不低于2.12mmol/L(8.5mg/dl)。在发病后2天血钙开始下降,以第4~5天后为显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5)血清正铁蛋白(MHA)测定 MHA来自血性胰液内红细胞破坏释放的血红素,在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作用下,转化为正铁血红素,被吸收入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形成正铁血红蛋白。重症病人常于起病后12小时出现MHA,在重型急性胰腺炎病人中为阳性,水肿型为阴性。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腹部可见局限或广泛性肠麻痹,胰腺周围有钙化影,还可见膈肌抬高,胸腔积液。
(2)B超与CT:均能显示胰腺肿大轮廓、渗液的多少与分布。对假性胰腺囊肿、脓肿也可被显示。
3.腹腔穿刺 对有腹膜炎体征而诊断困难者可行腹腔穿刺。穿刺液外观呈血性混浊,可见脂肪小滴,并发感染时呈脓性。血性腹水的颜色深浅常能反映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穿刺液可做淀粉酶测定,若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水平,表示胰腺炎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