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
卫生资格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内科/外科/妇产科 | 药士/师|主管药师 |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 >> 卫生资格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站内搜索:

2013初级护师复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1-11

  颅骨骨折的严重性并不在于骨折的本身,而在于可能同时存在颅内血肿和脑的损伤而危及生命。按骨折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与颅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线形骨折和凹陷骨折;依骨折部位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一)解剖概要

  颅盖骨的外板厚,内板较薄,内外板表面均有骨膜覆盖,内骨膜是硬脑膜的外层。在颅骨的穹隆部,内骨膜与颅骨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部骨折易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颅底骨面凹凸不平,厚薄不匀,有两侧对称、大小不等的骨孔和裂隙,脑神经和血管由此出入颅腔。颅底被蝶骨嵴和岩骨嵴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颅骨的气窦(如额窦、筛窦、蝶窦及乳突气房)均贴近颅底,颅底部的硬脑膜与颅骨贴附紧密,颅底骨折时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也可由此导致颅内感染。

  (二)临床表现

  1.颅盖骨折:线形骨折常合并有头皮损伤,骨折本身依靠触诊很难发现。凹陷范围较大的骨折者,软组织出血不多时,触诊多可确定,但小的凹陷骨折需经X线摄片才能发现。凹陷骨折的骨片陷入颅内,使局部脑组织受压或合并有颅内血肿。

  2.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多为强烈间接暴力引起,颅底骨折虽不与外界直接相通,常伴有硬脑膜破裂引起脑脊液外漏或颅内积气,一般视为内开放性骨折。

  (1)颅前窝骨折:表现为眼睑青紫,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兔眼征”,鼻和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合并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出现瘀血。脑脊液漏从外耳道流出,如鼓膜未破,则可沿咽鼓管入鼻腔形成鼻漏;有时骨折累及蝶骨也会出现脑脊液鼻漏。可损伤面神经和听神经。

  (3)颅后窝骨折:在耳后及枕下部出现皮下瘀斑,脑脊液漏至胸锁乳突肌和乳突后皮下,偶有第9~12对脑神经损伤。

  骨折部位

  瘀斑部位

  脑脊液漏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熊猫眼征”、“兔眼征”

  鼻漏

  嗅神经和视神经

  颅中窝

  耳后乳突区

  耳、鼻漏

  面神经和听神经

  颅后窝

  耳后及枕下部

  耳后及枕部

  第9~12对脑神经

  3.颅盖线形骨折:依靠头颅正侧位X线摄片才能发现。颅底骨折作X线摄片检查的价值不大,CT检查有诊断意义。

  (三)治疗原则

  颅盖骨线形骨折或凹陷性骨折下陷较轻,一般不需处理。骨折凹陷范围超过3cm、深度超过1cm,兼有脑受压症状者,则需手术整复或摘除陷入的骨片。颅底骨折本身无特殊处理,重点是预防颅内感染。脑脊液漏一般在2周内愈合,脑脊液漏4周不自行愈合者,可考虑作硬脑膜修补术。

  (四)护理措施

  1.脑脊液漏的护理

  (1)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具体措施有:①每天2次清洁、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避免棉球过湿导致液体逆流颅内;②在外耳道口或鼻前庭疏松放置干棉球,棉球渗湿及时更换,并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此估计漏出液量;③禁忌鼻腔、耳道的堵塞、冲洗和滴药,脑脊液鼻漏者,严禁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给氧;④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⑤禁忌作腰椎穿刺;⑥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颅内感染。

  (2)促进脑脊液外漏通道早日闭合:颅底骨折病人神志清醒者,取半坐卧位,昏迷者床头抬高30°,患侧卧位。维持半坐卧位体位至停止脑脊液漏后3~5天,目的是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使脑膜逐渐形成粘连而封闭脑膜破口。

  2.病情观察 应注意有无颅内感染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若脑脊液外漏多,可使颅内压过低而导致颅内血管扩张,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表现为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应注意观察脑脊液的外漏量,可静脉输液缓解症状。


卫生资格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卫生资格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