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创伤的原因,部位、程度等不同,临床表现亦各异。
1.局部症状
(1)疼痛:创伤后疼痛程度不一,一般在伤后2~3日后逐渐缓解。但严重损伤并发休克时,伤员常不诉疼痛;内脏损伤所致的疼痛常定位不确切。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则可能并发感染。
(2)局部肿胀:因受伤局部出血和创伤性炎症反应所致。可伴有发红、青紫、淤癍、血肿或肿胀。严重肿胀可致局部组织或远端肢体血供障碍。
(3)功能障碍:因解剖结构破坏、疼痛或炎症反应所致。神经或运动系统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有定位诊断价值。
(4)伤口:是开放性损伤特有的征象。常见的有;
1)挫伤:多为表浅软组织挫伤,表现为局部肿胀、触痛或皮肤红、青紫,系真皮与深筋膜间或加以浅层肌肉组织细胞受损、微血管破裂出血,继而发生炎症反应所致。
2)擦伤:伤及皮肤表层,表皮及部分真皮被不规则地刮除。
3)刺伤:多由金属、木质等尖刺所致。伤口深浅、长度不一。可能有异物存留。
4)切割伤:多因锐器、切削器所致,切口长度、深度各不相同。创缘较平整,出血可渗、可涌,小动脉破裂可喷射出血。伤口多有炎症反应,伴有疼痛和红肿。
5)撕裂伤:伤口不规则,浅表和深部组织撕脱、断裂。
6)穿透伤:致伤器具经皮肤或黏膜穿过深层组织,达到体腔及器官,或穿通后由对侧穿出,形成第一伤口和第二伤口。此类伤口虽然较小,但常致体腔内脏器严重损害,造成体腔开放、大出血、脏器破裂、穿孔或异物滞留。
伤口按清洁度可分为三类:①清洁伤口:通常指无菌手术切口。意外损伤的伤口经过清创处理后使其污染减少,甚至变为清洁伤口,可获一期愈合。②污染伤口:指被异物或细菌沾染、但未发生感染的伤口,一般指伤后8小时以内处理的伤口。对其处理的主要方法是清创术,使其尽量转化为清洁伤口。③感染伤口:指已发生感染的伤口,这类伤口多需换药治疗,以获二期愈合。
伤口并发症 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威胁生命的三种主要并发症是:
(1)伤口出血:指发生在手术或意外伤害性伤口48小时内的继发性出血,也可发生在修复期任何时段。
(2)伤口感染:各种伤口均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化脓性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是持续性的炎症反应,如体温升高、心率增快、白细胞增高;伤口出现红、肿、热、痛,已减轻的疼痛反而加重,有脓性分泌物出现等。
(3)伤口裂开:指伤口未愈合,皮肤以下各层或全层完全分离。
2.全身症状
(1)发热:创伤出血、组织坏死分解或创伤产生的致热因子均可引发吸收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2)生命体征变化:创伤后释放的炎性介质、疼痛、精神紧张、血容量减少等均可引起心率加速,血压稍高或偏低,呼吸深快等改变。
(3)其他:病人可有口渴、尿少、食欲不振、疲倦、失眠,甚至月经异常。